如何促进手机支付快速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支付已成为一种主流的支付方式,尤其在当前疫情下,手机支付的便捷性进一步得到了体现。然而手机支付的发展离不开安全性和便利性的平衡。如何让移动支付更加安全可靠,保障用户的隐私和资金安全,同时又不影响支付的便利性,成为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难题。只有在这一问题上找到最优解,才能进一步促进手机支付的快速发展。
1.超前制定政策法规。由于移动支付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导致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出现明显的滞后性,因此许多人游离在诸如洗钱、套现以及非法借贷等灰色地带,当前一个灰色地带被“堵死”,下一个灰色地带又出现,使得监管方始终处于很被动的位置。
加强监管,需要超前研究移动支付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制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如反移动支付洗钱、反移动支付套现等法律法规,从整体上通盘考虑,引领移动支付快速稳步发展。
2.提升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首先,提高技术的安全性,在可管可控的范围内,网络、支付技术、终端等要确保安全,即保证在没有极端情况下,用户的数据及资金是安全的,这需要产业界多方共同努力。
其次,要确保操作安全,确保由于不同群体(如老年人)对智能手机及网络的认知不同而导致的操作偏差,支付业务的操作流程要确保安全可靠。关于技术安全性的保障也需要监管部门去推动,产业界各方配合完成。
3.正视风险稳中求进。在当前的环境下,极端天气和战争风险不容小觑。在诸如此类的极端情况下,用户的数据和资金可能会导致彻底丢失,因此,移动支付可能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不容忽视,移动支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定要看到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事物的发展不见得是越快越好。
快速和风险之间要取得平衡,这需要监管部门高瞻远瞩,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的指导下,综合评估各方面风险,加强风险防控,勇于遏制风险苗头,提升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移动支付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的发展对移动支付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移动支付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性和便捷性始终是一对需要平衡的矛盾,安全性虽然一直受重视,但随着网络安全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便捷性的支付技术更有利于移动支付的发展。
区块链移动支付技术、AI刷脸移动支付技术、指纹移动支付和可穿戴无线电移动支付支付等手段则兼具安全性和便捷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性和便捷性的矛盾会越来越弱,慢慢得到调和。
平台的安全技术。安全性始终是移动支付要考虑的重要的一点,人们在选用移动支付手段时,安全性往往是其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移动支付平台会对支付所处的网络连接环境、电话短信、银行卡信息等进行验证加密处理,让支付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运行,由于安全的提高,使得大众对于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其平均分为3.8分,位列第6位。
性能强大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发展。智能手机在国内的兴起在2009年左右,2012年以后,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快速增长,2013-2015年是我国智能手机换代的高峰期,2015年以后,世界范围内80%的手机和智能产品实现了触控智能化。
2013-2015年智能手机发展的高峰期也恰好是移动支付涨幅最高的时间段,该时期还伴随着其他的移动支付技术的应用。由于智能手机性能的强大以及使用便捷易于接受,在其安全性得以保障后无疑会受到一部分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性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在问卷调查中稳居第1位,平均分为9.0分。
高速无线网络(4G/5G)。以中国移动为例,2013年为4G元年,在2014年底,中国移动4G基站70万座,覆盖超300个城市,10亿人口。虽然说移动支付并不需要多大的流量消耗,但是4G网络的大带宽和低时延大大提升了支付体验,极大的推动了移动支付的不断发展。
2019年是5G元年,相信在与5G更贴合的技术比如刷脸支付、声音支付等的技术逐步完善,将来5G—定会成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之上的移动支付的一把推手。高速无线网络(4G/5G)在专家问卷调查中,其平均分为8.6分,位列第2位。
大数据。移动支付是个复杂的系统,并且由于移动支付的存在,导致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如滴滴打车、拼多多等。移动支付平台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容器,吸纳众多类型的行业,获取了大量的用户数据。
这些大量的数据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有价值”数据。移动支付推广的背后,是对移动支付业务及其相关业务的数据挖掘,这会带来一条甚至几条更长的产业链。
由于对大数据的分析,众多行业的商家能够获取用户的消费习惯等信息,从而在使用移动支付中收益,反过来推动了移动支付更快的向前发展。大数据在专家问卷调查中,其平均分为5.4分,位列第4位。
云计算。云计算的概念有很多种解读,一种常见的云计算定义为将数据信息分散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上的服务器上存储,计算资源也分布在各处,这样就会避免由于信息放在一处,如放在同一台服务器上,当这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云计算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用户的信息上传到云上,至于“哪朵云”在负责存储和计算用户的数据是很难被别人知道和获取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云计算对于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有一定意义,但因其是一种较为通用的技术,并且,在移动支付中也并未像大数据技术一样产生额外价值,因此,其对移动支付的发展推动作用不大。云计算在专家问卷调查中,其平均分为1.1分,位列第10位。
NFC技术。NFC技术于2003年左右出现,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支持无网支付,安全系数高。NFC面世多年却无法普及,其根本原因为成本过高,并且没有创造一种不可取代的应用。
一方面,NFC涉及到手机终端、POS机等收款终端以及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其他多个环节,一般发起方为手机终端制造商,其在移动支付领域话语权较低,无法协调整个产业链。
另一方面,硬件的成本相比于二维码高出太多,普及性差。虽然NFC技术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得到普及,但是作为二维码等其他技术的“强敌”,NFC技术在促进移动近场支付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NFC技术在专家问卷调查中,其平均分为2.0分,位列第9位。
2013年以来,二维码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飞速度发展,其应用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由于安全性风险,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3月紧急叫停了二维码支付。在此之后,产业链各方都开始对二维码的安全问题提高了警惕。
各种二维码加密以及反仿制二维码技术应运而生,并且从二维码制作各个环节单独或协同引入安全机制的防护策略,这些提高安全性的举措更加促进了二维码以及移动支付的发展。
如今,二维码支付作为最为重要的近场支付方式,与二维码技术生成容易、方便快捷是分不开的。二维码技术在专家问卷调查中,其平均分为7.2分,位列第3位。
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以它的独特性、安全性和便捷性极大的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指纹支付系统保密性极高,对于用户来说,不同指纹识别的机理和机制是一个黑盒子,人们并不了解它背后是怎么运作的。
同时,用于身份验证的指纹识别系统存在于操作系统外的另一独立操作系统,将指纹信息用一个独立的系统空间保存,在获取指纹信息时只起到比对作用,很好的解决了安全性的问题。2016年左右指纹支付产生了质的飞跃,极大的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二维码技术在专家问卷调查中,其平均分为2.2分,位列第8位。
人脸识别技术。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进步以及无线网络网络速度的提高,人脸支付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在2018年底,支付宝推出“蜻蜓”刷脸支付产品后,微信支付以及中国银联也分别推出了刷脸支付的产品,刷脸支付相比较二维码支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
但由于目前技术方面的原因,并不能保证100%的识别,因此现阶段并无法普及,但其作为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也逐渐被大家接受和认可。人脸识别技术在专家问卷调查中,其平均分为2.6分,位列第7位。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结果可知,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性能强大的智能手机、高速无线网络(4G/5G)以及二维码技术。这说明在拥有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和高速的无线网络环境的基础上,移动支付才得以快速发展,二维码以其方便快捷、低成本等多方面优势全面超越NFC技术,成为近场移动支付的关键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动支付的发展初期,安全性和便捷性是一对需要平衡的矛盾,从专家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安全性虽然一直受重视,但随着网络安全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便捷性的支付技术更有利于移动支付的发展。
结语
另外,诸如指纹支付和人脸支付等手段则兼具安全性和便捷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性和便捷性的矛盾会越来越弱,慢慢得到调和。
以上是如何促进手机支付快速发展的全部内容,如果您需要,可以根据小编的步骤进行操作,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